發布時間:2009年10月12日
錄入者:admin
點擊數:
羅定第一中學地處羅定市附城鎮,是一所城郊學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源特點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具體表現在:
?、儆捎诟匠擎偟牡乩砦恢脙瀯?,農民的生活條件較其他鎮相對較好,學生容易產生優越感,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部分家長受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放松對子女文化知識學習的督促和優良品質的培養,致使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而成為后進生。
?、诟匠擎偟霓r民工群體為謀求更好的生活條件離開家鄉外出務工,不少父母只能將孩子留在家中,由孩子祖父母監護或寄養在親朋家中,或在學校住讀。故在我校各年級中普遍存在著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據統計,當前我校“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的30%以上。
?、塾捎诟匠擎偸且粋€工業鎮,外來務工者較多,因而外來工子女也較多,部分外來工為了生計,對子女的教育無瑕顧及,子女轉學、插班已習以為常。于是孩子“老師多,知識少”現象十分普遍,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接近空白。
以上這些情況給羅定一中的德育工作造成較大壓力。但羅定一中的老師們勇敢地面對困境,不悲觀、不服輸,在德育工作中不斷探索,努力尋求一種能擴展教育空間,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促進學校、家庭、社區的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學校成立了以梁銳基校長為組長,陳培森副校長、賴翠華、關德平、肖燦培、梁秀瑜等為副組長的德育立項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全校老師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最終確立學校的德育課題為《學校在家庭和社區教育合力機制中的作用研究》。
可喜的是,2009年6月,這一課題由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處和廣東省中小學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批準立項,并被定為重點課題。課題已于10月開題并進入實施研究階段。
相信本著為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出發,羅定一中的這一課題必將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開放性和社會實踐性,構建起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完整的德育教育網絡,切實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時也將為省教育廳開展《強化中小學教育實效對策研究》這一課題提供有力的支撐,貢獻豐碩的成果。